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赏梅 品诗 阅人生

 二维码 528
发表时间:2018-03-15 09:39

赏梅 品诗 阅人生

高永平

有诗云: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又云:平生历尽寒冬雪,赢得清香沁大千。

吾最喜:小窗细嚼梅花蕊,吐出新诗句句香。

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种植地域广泛。梅,先为食物,后因花形色美,成为审美对象,进而用以比德畅神。由食梅、植梅、用梅而艺梅、器梅、颂梅,由梅林、梅景而爱梅、赏梅,由梅品而人品,历代梅文、梅诗、梅词、梅画层出不穷。

  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梅花,在儒家文化正统观念的涂抹下,成了高洁守道的凛然君子、不畏严寒的刚毅雄杰、惊顽起懦的勇猛斗士。梅花姿态瘦劲,冰肌玉骨,是意志刚强和品德高尚之风范。“玉雪为魂冰为魄”不仅是梅的禀赋,更是崇高情操的象征。“几生修得到梅花”“品若梅花香在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在这里梅花幻化成中华民族特有之气质。

  梅花也是喜庆瑞兆、幸福吉祥物。《尚书》梅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日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每逢新春佳节,梅开五福、喜梅报春的贺卡请柬飞入无数人家贺喜纳福。

梅花吸引了古今无数诗人文学家画家,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流传下来的诗书画佳作之多,远非其他花卉所能比拟。人们熟悉的诗人杜甫、李白、白居易、苏轼、辛弃疾、姜夔、李清照等都有咏梅诗传世。

梅花色淡气清。宋卢梅坡《雪梅》诗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往往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王安石的《梅》则突出了梅的清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与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暗香”,雅而不俗,它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吕居仁《蜡梅》中的“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梅姿疏影瘦身。戴昺称赞梅花“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梅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这正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决不向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

梅有美景陪衬。与梅花最相配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能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衬出梅花的“高标逸韵”。清汪士慎《题梅花》诗说:“冰华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金农《画梅》诗说:“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前者写月光为梅色添白,东风送梅香悠远;后者说梅花形象清寒,乃因它的前身是更加清寒的明月。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梅花神韵高傲。北宋林和靖《山园小梅》写出了梅花神韵的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毛泽东则的《卜算子·咏梅》则长处了梅花的“高标逸韵”:“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树繁花,爱梅、赏梅,品读梅花诗词,灵魂浸润馨香。梅,是我心中最恋的一个佳人,思梅、忆梅,冬日踏雪寻梅,周身暖流氤氲。

          (本文是为《赏梅 品诗 阅人生》一书撰写的序言,发表在《黄冈日报》)


文章分类: 教师文苑
分享到:
     主办单位:罗田县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站由凡科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系统运行服务    
通讯地址:罗田县凤山镇义水南路东20号         邮政编码:438600       电话:0713-5053962
     网站设计制作与维护:雨后修篁      QQ:274312903       网站管理:潘玲丽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