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二维码 273
发表时间:2018-03-15 08:57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三里畈中学   刘兴旺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强数学课堂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既要给所有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即教学目标要有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也要有一定层次和坡度的分类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的努力范围内专心致志的思考,深入钻研自己范围的题目,使他们经过努力都能够成功。而因材施教对获得成功和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我简单的谈一谈我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各种有益的尝试。

首先,必须要紧扣教材,因人定教制定适应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目标和由基本目标相系的提高目标。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如果不管千差万别的学生只管教学内容一统化,那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有效课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就首先要求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要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要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辅困”。因此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制定好基本目标和提高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优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大多数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避免了通常讲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弊病。

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来选择设计一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才能的教学结构。

优化并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朝着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设计一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才能的教学结构。这样的教学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结构。由于教材的难易、学生基础知识不同,结构也应发生变化,同时课堂结构形成要多样化,因为开始按一种新的课堂结构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而这种结构形式出现多次后,学生的兴趣就逐渐下降。所以教师要注意巧妙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体现是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机结合。

再次,教师在课堂群体教学中,应注意照顾个性,搞好课堂调节,根据气质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

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显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但是由于智力的差异,学生学会知识所需的时间不同,教师就必须预先预测一下学困生可能在哪个环节上遇到困难。根据预测教师就可以扬长避短。怎样预防错误,远比纠正错误收效高得多。如何从千差万别的差异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教学措施,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基本保证。在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生知识学得更加扎实、灵活。一些学生知识虽然在差异化的要求之下,可能得到暂时的成就感的现象,对于学得扎实与灵活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功机会就更多,而对那些取得短暂的、表层的成就感的孩子来说,他们一旦与他人比较,仅有的一点成就感会丧失殆尽,因为他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自己比别人差一个层次的东西,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不但没有得到强化,反而削弱了。实际上,如果你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学生已在自己的心中为自己与他人划了一道界线。我想最好的办法可能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还是要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中去,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都是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让他们自己找回学习的动力。所以因材施教,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大多数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又发展了能力。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的气质、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能力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意志、不同情感、不同的学习习惯,实行因材施教。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主办单位:罗田县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站由凡科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系统运行服务    
通讯地址:罗田县凤山镇义水南路东20号         邮政编码:438600       电话:0713-5053962
     网站维护:陈长远      QQ:21101871       网站管理:潘玲丽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